柿代相傳

歸鄉青年從傳統中找創新

帶有柴燒龍眼木香味與韌性

據阿公口述家族歷史,我們家貌似從曾祖父那一代,即日治時期便開始經營起了柿餅的相關生意,哪怕規模與制度並不如現在這樣完整、系統化,但作為家中的第四代傳人,我一直都是在柿餅產業的薰陶中長大。

看著長輩們從傳統種植與看天吃飯到仰賴機械及穩定量產,實實在在的了解農家的辛苦與付出,而作為當中的一員,沒有辦法有充足的睡眠、衣服不小心被染色等,似乎也是家常便飯,更難能可貴的是,這些旁人眼中的勞累,對我來說,全都是兒時質樸美好的記憶,即沒有都市喧囂地慢活人生中的一環。

我五專畢業後並未立即返鄉接棒,而是運用所學於三軍總醫院服務,直至軍職身分屆滿,而我原打算考取書記官,但眼看家族產業後繼無人,最終選擇一肩扛起傳承的重擔。而在傳承這部分,家中長輩雖有自己對於柿餅種植、銷售的想法,卻從未阻擋我的創新與嘗試,因此,雙方並未有過很大的摩擦,反之,給予了非常多的自由、彈性,乃至於從中盤收購到願意讓我去接洽契作果農與推廣網路行銷。這一路走來,除去甘甜的果實與收穫,更多的是自己對自己的鞭策與要求,如品管的執行、原料短缺的未雨綢繆等。

我們柿餅的特色是窯燒,但這個窯燒的產量有限,並沒有辦法像機器產量穩定又多,但那就是堅持啦,如果客人你真的遇到產季比較尾聲的時候,沒有了的時候,我們實在也沒辦法,畢竟我們現在只剩一座柴燒窯,那你說也有客人反應那你多蓋,我說多蓋的話,因為柴燒的那個控制不好拿捏,光是你的溫度,你那個火侯的掌控真的是比較累人,如果說多一座、兩座出來,可能品質會下降,所以我還是跟客人講說,今年真的你不夠吃、買不夠、親朋好友不夠分享,就是等明年,畢竟物以稀為貴,如果說一昧滿足客人需求的話,我是覺得行銷方面來講,反而比較不好,品質也是很重要的。

在此希望所有外地的遊客們,走過、路過,不妨進來坐坐,呼吸新鮮的空氣、放慢步調,新埔還有許多美好的地方可以了認識,如茶室文化、家祠、廟宇、水果等,有別於純粹的美食觀光。



聯絡資訊